近日,从事财经媒体的记者在走访调查的过程当中发现,多家银行金融机构2~3年期限的大额存款凭证,对比过去的年利息下降了3%的比率。
这也是继2022年国有6大银行降低存款利息比率以来,各个银行金融机构又一次开展的大动作。
此番各银行金融机构,大范围降低存款利息比率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第1点,国民储蓄用户储存钱款的数量不断涨幅。
第2点,银行的贷款利息比率从2022年以来一直在降低,其中为明显的就是房产贷款的利息比率。
第3点,虽然各个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比率一直在降低,但其实借贷钱款的国民储蓄用户并没有多少人。这当中表现明显的,就是没有多少国民愿意在借贷钱款购买房产。而且与之相反的是,提前偿还银行贷款的国民人数越来越多。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新数据披露,截止到2022年11月末,国民储蓄用户的存款对比2021年涨幅了15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2022年,每一个国民对比以往多储存了1万元人民币的储蓄钱款。
通过了解这个金融数据,我们能够明确感觉到很多国民都非常有钱,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按照某财经博主统计的数据来看,2022年国民储蓄用户存款的数量,前11个月份是14.95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到达11月末,国民储蓄用户存款的数量则达到了118万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平均一个国民拥有8.2万元人民币的个人储蓄存款。通过这个数据,有国民提出了相关疑问,难道在疫情的波及和影响之下,国民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储蓄存款数据涨幅和我们普通国民没有任何的联系,更多的是有钱国民为了以防万一,而提前在银行金融机构储蓄钱款进行的自我保护。
自2022年以来,我们发现股票市场的波动不仅越来越大,就连银行金融机构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也全都走上了亏钱的道路。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之下,拥有丰富资产的国民肯定不愿意去动自己的个人资产,因此才会出现存款数据涨幅的现象。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说和普通国民没有任何的联系呢?原因就是疫情3年,很多国民早已经成为了负资产,并且花光了所有的钱款储蓄。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曾就各个银行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开展过相关的数据调查。在调查当中发现,我国国民个人储蓄存款能够达到50万元人民币的国民人数,占据存款总人数的99.63%。
如果按照我国的总人口数进行计算,那么就意味着我国只有500多万名国民个人储蓄存款达到了50万元人民币。
要知道,国民储蓄存款涨幅意味着贷款金额也在不断涨幅,这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说是非常利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假如国民储蓄存款涨幅,贷款金额却在不断降低,那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就是一件坏事情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11月份末,我国贷款金额对比同期少涨幅了596亿元人民币。此次贷款金额同比下降,这意味着国民正在提前向银行偿还房产贷款。
那么房产贷款增加数量为负数值,表明了一些什么重要问题呢?这说明提前偿还房产贷款的国民人数,对比向银行金融机构借贷钱款的国民人数要多。由于贷款的国民数量不断降低,所以直接导致银行的贷款利息比率不断呈现下降趋势。
对此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数据资料,发现自2022年12月份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主要参考基准仅1年内就降低了2次利息比率,而整体基点更是下调了35。
针对于这一现象及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发出了相关公告,允许国民购买首套房产时,贷款利息比率在原有的标准上下降到4.1%。
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再次发表声明,允许连续3个月时间,房产价格下跌的城市和地区自行决定房产贷款利息比率下降趋势。
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银行金融机构才会不断降低国民储蓄用户的存款利息比率,以达到刺激国民经济消费和资本市场的根本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正在加载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