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中国的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都是春节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即便谈到烟花爆竹,老百姓都喜上眉梢,认为放鞭炮是新年的一种“仪式感”。
但是本该热热闹闹的节日,突然宣布老百姓不可以放烟花爆竹。原因是放鞭炮污染了空气质量,释放有毒气体,危害儿童生命健康,但这项规定和说辞真的合理吗?
一、烟花爆竹在远离我们的生活
我们知道,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人们过年仿佛就跟走形式一样,完成必要的流程以后,一切又回归初的模样,仿佛这个年就是大家在必要的时间交的作业。然而不同的是朋友圈里很多国外的好友们在新年却晒起来烟花秀,浓浓的新年味,那叫一个羡慕啊!
话说回来,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因为各种教条剥夺了老百姓放烟花爆竹的权利。回忆当年,除夕夜和家人一起围起来守岁,到十二点准时放鞭炮,寓意赶走一年不好的运气,欢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好不欢乐。
二、禁止放烟花真的合理吗?
如今到了新年,有些地区一片寂静,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新年的气息。这也就算了,甚至是有些地区开始实行不让老百姓贴春联,原因是因为贴春联影响了市容市貌。原本热热闹闹的节日,就成了纯粹的看春晚,但是这春晚,似乎也缺少了以前的味道,很多人甚至开始不再期待春晚。
这样一来,过年反而不再是人们一年中期待的事情,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可想烟花爆竹在我们古代就有了美好的寓意,现在却连爆竹声也没有了,传统文化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开始丢失。
其实关于放鞭炮这件事,早在去年二月份的时候《人民日报》就已经提出了意见,它认为禁止老百姓放鞭炮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实际上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并建议各地,不要轻易地禁止老百姓放鞭炮。
当然禁止了老百姓放鞭炮,也有其它的措施代替,就比如灯光秀,一来没有声音,二来没有污染,老百姓就看着美轮美奂的灯花表演,但是这只是针对部分城市,要知道在中国很多地方还没有举行灯光秀的条件,所以人们就在“线上”观看烟花秀
三、禁止燃放的原因以及措施
其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无非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知道,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硫磺,木炭等等,燃烧后空气中会充满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人体吸入后会得疾病,空气中的雾霾也是其原因之一。
2.噪声污染。在很多城市,早就有了噪声监视,超过多少分贝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连绵不绝的鞭炮声会把人搞得心烦意乱,使得老人儿童难以得到正常的休息。
3.固体废弃物污染。很多人放完烟花爆竹以后都不会自行处理,满地的纸屑碎片,给环卫工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但是这些理由真的能够成为取消燃放烟花的理由吗?
事实上,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一年只有一次的鞭炮声,而对于化工厂来说,可能一年中大部分都在无休止的运作中,而放鞭炮这种活动一年却只有一次,难道为了降低这点污染,真的需要做出这么大牺牲吗?
另外,人们几乎只有在重大喜事的时候才会放点鞭炮庆祝,一年365天,除了新年这一天,人们几乎是不会这样大规模的燃放烟花爆竹,但是大多数人对于爆竹声还是充满了兴奋与期待。
后,反观我们现在的传统节日,这也不让那也不让,嘴上说的都是保护环境的说辞,实际上都是在抹杀中国的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现在的孩子知道是双十一,618,这样真的值得吗?反观80.90后的童年,小伙伴拿起一盒鞭炮就能玩一天!
因此,这也不能怪老百姓说新年再也没有以往的年味了,真正有年味的事情都已经被取消了,老百姓怎么还能开心得起来呢?
诚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创造文明社会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但是,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换来文明城市的称号,未免过于牵强,我们传统的文化不应该被取缔,而是应当在保留中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正在加载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