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种货币能否保持强势的关键指标,就是它在全球货币支付体系的占比。因为只有得到全球各国的认可,这种货币才会有保持强势的可能。在此前公布的统计数据中,美元支付占比下降,人民币支付占比升高的现象曾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关注。
那么美元和欧元等全球主要货币具体表现如何?人民币的支付占比又到底是多少呢?
一、被欧元逐渐蚕食的美元
一直以来美元都是全球各国常用的外汇,甚至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还把美元当成了法定货币。在新公布的11月全球货币支付占比数据中,美元凭借41.38%的支付占比依然排在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可是相比10月份42.05%的成绩来说,美元的支付占比还是下降了0.67个百分点。
然而在美元“受欢迎程度”下降的同时,欧元在11月的表现却非常亮眼,它的支付占比已经上升到了36.12%的阶段新高。那么深受国际问题和能源危机利空打压的欧元,凭什么能抢走美元的市场呢?
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欧元逆袭成功的关键。一种货币想要提高自己的支付占比,先决条件就是货币供应量一定要大,因为只有市场上不缺这种货币,其他国家才有可能更频繁的使用它。
在今年美国连续7次加息,以及大量发行美债回收流动性的影响下,“美元荒”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而欧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拿走了美元的市场份额。
欧元的表现如此亮眼,那么人民币呢?
二、人民币的表现
在中国经济不断崛起的同时,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期待也变得非常强烈。在11月份的全球市场中,人民币的支付占比上升0.24个百分点,达到2.37%,排在英镑和日元之后,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虽然人民币的进步是不容否定的,可为什么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的我国,却不能让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呢?
首先,储备量太少是人民币大的劣势。外汇不是普通的货币,它需要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慢慢积累。相比占据了全球外汇储备体系58.8%份额的美元,人民币却只有2.9%。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球各国都抛弃美元而转投人民币的话,那么不仅会大量的外汇损失,而且还要面临比现在“美元荒”更严重的“人民币荒”。
其次,过低的购买力也让人民币很难支撑全球经济的发展。因为中国制造至今没有完成转型升级的过程,这就让人民币很难满足全球贸易的所有需求。过低的购买力,让人民币很难替代美元的地位,那么人民币在未来有可能实现逆袭吗?
三、人民币逆袭的关键
虽然人民币现在只能屈居日元之后,可是这并不是说它就没有逆袭的那一天了。相反只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件事情,人民币就一定会得到全球各国的认可。
1、完全可兑换
美元能稳居全球第一,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可以无条件、不限量的兑换成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货币。因为这不仅需要货币发行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还要求这个国家必须有稳定的国家体制。如果人民币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又如何要求其他国家相信人民币的信誉呢?
2、保持央行的独立性
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央行通过商业银行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做法,虽然这的确是刺激内需见效快的方式。可这不能保持独立的央行,一旦成为全球货币的发行方,就很容易让其他经济体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3、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芯片断供”事件发生以后,中国经济缺乏科技含量的问题已经彻底暴露了出来。如果我们能通过转型升级的方式彻底补上中国经济的短板,人民币的硬实力无疑会得到大幅提升。
结语
每个中国人都盼望着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那一天,可这却不能靠美元的衰退来实现。前一段时间市场热炒的“石油人民币”,直到中阿峰会落幕都没有官方的正式声明。由此可见那种寄希望美国自己犯错,然后人民币乘势逆袭的理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美元之所以能在二战后迅速取代英镑之前的位置,根本原因还是美国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以及军事实力都全方位超越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人民币才能取代美元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正在加载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