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徐靓丽
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中国政府全方位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幸福感。武汉市净土保卫战启动得较早,在全国比较早地完成顶层设计,出台了《武汉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开展实施。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的新消息显示,武汉市正在加快推进原青江化工厂场地治理修复工程、深入推进原赫山农药厂场地后期管理。
在11月底生态环境部的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表示,目前来看到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的90%左右的目标预期是可以实现的。
全国各地多种模式进行土壤修复
苏克敬表示,土壤污染治理就是要花大价钱去治理修复受污染土壤这个认识比较片面。从试点经验来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实现,过去种水稻,现在可以改种玉米、马铃薯、红薯、高粱、葵花等不易吸收重金属的农产品,或者蚕桑、棉花、麻类、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花钱不多并且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一些轻度污染的耕地,可以通过采取调整PH值、采用低累积品种的措施,推动安全利用、保障农产品安全,每亩的成本在500—2000元左右不等,代价也不大。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钟斌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完成风险评估并确认需要采取风险管控或者修复的地块550多块,其中已完成风险管控或者修复的地块460多块。在修复的方式上,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在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面,浙江、广西等地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土壤安全利用,浙江某地结合当地花卉产业发展需求,将数千亩受污染农用地改种花卉,广西某地结合桑蚕养殖发展需要,将600余亩重污染耕地改种桑树;湖南、贵州等地采用低累积品种、农艺调控等措施。
在污染源头预防方面,浙江台州对重污染行业企业(化工、电镀等)的污水等各种管道和生产设施采用架空方式设计和建设;湖北黄石在原材料或固体废物存放等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隐患的区域,采取多级防渗防泄漏措施;大限度降低了土壤污染风险。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介绍,2019年1月《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目前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主体工作已经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稳步推进,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奠定坚实基础。浙江台州等7个先行区建设和200余个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与风险管控试点示范项目实施,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探索管理经验和技术模式。
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方面,发布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全国11个省份基本完成“千吨万人”(日供水1000吨以上和供水人口在10000人的饮用水水源地)农村(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13个省份按季度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17个省份基本实现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乡镇全覆盖。
苏克敬表示,近年来,净土保卫战得到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但是部分重有色金属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风险依然存在,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仍然很艰巨。
土壤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顺应土壤污染防治客观规律,土壤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与水、大气污染防治不同,没有明确类似的年度质量类目标,但是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的角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设置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要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阶段性目标指标。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正在加载验证码......